生死有命(三)- 「生命同行」

Posted by on Jan 11, 2016 in 心靈瑜珈/Bhakti, 最新消息/News Update | 0 comments

 生死有命(三)- 「生命同行」

 

footprint1

我是住在急性內科病房。在醫院所見所聞,令我想起靈性導師曾提及死亡就在身邊,只是你不察覺,所以他提醒我們時刻保持警覺及更重要是要用這個人體生命去靈修。因為生命無常,只有這個人體生命才適合進行靈性修習。今日的病(果)是要承受之前的因,有因才有果,病是之前的孽(Karma)。對於心靈瑜珈修習者來的說,此病是主給予的恩慈(Mercy),這是我的覺悟(Self Realization)。在歌頌靈性導師的八頌靈師(Sri Gurvastakam)歌曲中,第一節提及到

samsara-davanala-lidha-loka

tranaya karunya-ghanaghanatvam

praptasya kalyana-gunarnavasya

vande guroh sri caranaravindam

這是梵文,比英文還要早出現的文字。此節意思是彷似雨雲灑下甘霖,熄滅熊熊森林之火,聖靈性導師以他神聖恩慈的雨露,解救被物質存在之火燃燒的人,他們受䀆三重苦的煎熬,包括自身苦(Adhyatmika即自己的孽帶給自己帶來的痛苦)、他身苦(Adhibhautika即由他人帶給自己的痛苦)及自然界之苦(Adhidaivika即由自然界帶給自己的痛苦)。沒有人願意主動接受痛苦,因為在物質世界,苦是痛苦及悽慘的。但從另一角度,這個苦卻可以帶給我們覺醒人生、反醒自己的機會。當我在印度修院一直向前衝、衝、衝,學習、服務、再學習…身體為了配合心意,賠上了,所以才會產生失調、失衡的身體狀況,連自身的免疫系統也不能戰勝病毒,結果生病了! 三十年沒有住過醫院,大病痛也沒有的我,是因為童年患上重病,險些無命,因此一直堅持要健康的信念。茹素、做瑜珈、早睡早起、沒煙沒酒、正面思想,為的是要健康。而今次印度朝聖之旅,是足足等了一年的時間,其他修習者會逗留在修院半年、一年甚至三年,而我只逗留一個月,所以十分珍惜每個學習及聯誼的機會,因此犧牲了休息充電的機會。

這個病令我反思到自己的限制。自己根本不能像那些貞守生一樣每日只睡2-3小時、每天早上2:30赤腳行朝聖路及日間還可以做很多服務,而且他們是真誠及用心的去做服務。我想可能下一世自己才有機會像他們那樣有能力! 自己心裡的假我(False Ego)放下了,開始認真反思自己生活的模式是否太快、太急了,就像電腦的光纖速度。在住醫院期間,我什麼也不能做,就像電腦的386速度,十分緩慢。整天都是臥牀休息,所有的衣食住都有人照顧,成為一返常態的被照顧者,而非自己已持守八年時刻做服務的心靈瑜珈修習者或奉獻者(Devotee)。醫生表示唯一幫到你自己的便是休息、進食及排便。這也不錯,至少可以休息一下。因為這個病痛(自身苦)才會令我有覺悟自己的機會。

一般而言,如果沒有聖人聯誼及靈性知識,沒有人會無端端想起覺悟自己、反思人生的話題。靈性導師指出直至我們「嫁給老年」,身體機能開始衰退及毛病接踵而來,我們才會覺察到世上的財富、美貌、力量、名聲、權力、地位…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被帶走,執著放下了,我們才會去考硏生存的目的、人生的意義、死後會去那兒這些哲學性問題及考慮是否開始進入靈修旅程。而病痛出現在年青或中年階段,並非一面倒負面。「他」有他存在的價值及意義 – 訊息傳遞(Body Message Giving),而我們是否接收到訊息及之後由訊息轉移到行為改變(Behavioral Change)的層面,則因人而異。所以愈痛,愈能夠給我反醒覺悟的機會,即No Pain,No Gain!當身體給予訊息,即病徴出現,我選擇去面對,而非逃避,所以我去看家庭醫生,再由他轉介我去急症室,再入院。在健康的時候,進食、消化、吸收、排便(大便)是自然及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當身體受到病毒入侵,這些理所當然的事便變得不容易。進食需要有食慾胃口,消化需要身體有能量去進行,去到肝,需要能量去排毒及吸收養份,排洩便是把不要的廢物排出体外,都是要用氣力去完成。無怪乎當每天護士問我今天有多少次排便,我都感到有壓力。因為胃口未有,無法進食,身體感覺虛弱,根本沒有東西可以排出及無能力去排便。心想如果想出院,每天可以如何達到至少兩次排便的目標,因此我選擇去多飲水、嘗試去食、去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及進食易排便的水果,如香蕉…。在醫院適量的步行…過了一星期終於慢慢達標。

以為我在病房除休養外便無事可做,那就大錯特錯。雖知道我是一位奉獻者,時刻想為主及靈性導師服務,而且是一位從事了19年臨床心理的輔導員。我住的病房有大約8張床,環顧病牀四周都有值得分享的真實故事。一位在右手邊第一張牀約五十歲左右的女士,她聽到醫生說在她肝臟附近有一個像拳頭般大的東西,可能是不正常的細胞,表示稍後會轉介她去腫瘤科再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她一聽,心一沈,眼睛開始泛出淚水,面色轉紅,聲缐轉高,流露擔憂的神情。縱使醫生耐心地向她解説病情,她的腦海都好像空白一片,似乎什麼也聽不進去。所以最後醫生問她是否需要見社工,她表示不需要。之後她開始沈默,一直思想自己的病情。醫生、護士巡房後離開病房,於是我以病人身份上前跟她聊天 (早上起床時已與她打過招呼)。她告訴我她真的感覺到有一個很大的東西在她肝臟附近,但她疑惑這東西並沒有令她感覺痛楚,為何現在才告訴她那個東西可能是惡性腫瘤? 我明白及認同她的感受,同時也心平氣和地回應她:「可能那個東西仍在建立自己勢力的階段,所以未有作出攻擊,故她未有任何病癥及痛楚。因此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在專科盡快檢查清楚,再決定如何處理…我知道你需要一些時間去接受,但你的女兒比你更難接受!」因為女兒每天都會去醫院探她,而女士曾告訴我她的女兒很乖、很懂性,她以教琴幫忙自己的生活費。講到此,女士點頭表示認同。她需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可讓女兒去接受現實,事實是母女倆都害怕失去對方。

之後我在病房與其他病人分享保持正面情緒重要性的故事,女士一一細心聆聽。最後再導出我們不是這個身體,我們是靈魂(Soul),所以不需要太依附身體的感覺,這樣才可以以超然角度看待一切由身體帶來的負面思想及感覺,擺脫一切軀體化的概念,以平和心去理解自己及身邊所發生的一切。她聽了,未有覺悟,但她向我回應說:「你好像沒有憂慮!」我平常心聽了,沒有回應。生命影響生命,生命輔導,不需要輔導室,不需要計較輔導時間及收費,只需要一顆真誠付出的心,把靈性知識導出,希望聽者能夠覺悟,再發展超然的視域去理解一切,那麼心意便不會被騷擾,不會有恐懼或忿怒…等負面情緒,恆常保持平和。我告訴女士我會為她祈禱,讓主去幫忙。她聽了,點頭,感覺好像輕了一點。

CrazyFacebookstatusMindPictures-468

一個值得分享的故事是我右邊隔離牀的一個88歲婆婆,清醒,懷疑中風入院,左手完全不能活動,但她可以自行步行。當她入院時,我便主動跟她打招呼:「婆婆你好」她十分開心我主動叫她,自此我們一有空(即不用吃飯、抽血、量血壓、醫生巡房…)便閒談。婆婆告訴我以前她的左手可以活動,可以煮飯予兩個女兒食。自從兩、三個星期開始,她的左手不能活動,女兒便開始買飯予她吃。但她說那些飯不好吃,又增加了女兒的開支,自己又不能煮飯給她們吃,所以十分不開心。加上只有一隻手可以活動,很多動作也不能做,如扭毛巾、拿東西的速度亦比以前慢了,自此開始感到自己無用及連累女兒! 今次入院,亦是女兒要求她,希望她可以快些康復,所以最後她同意入院。與老人家傾談,對我而言,不太陌生及困難,因為以前曾擔任老人中心主任,已習慣每天跟年齡超過60歲的會員傾談,所以與婆婆對話,感覺很自然,亦深深感受到她的恐懼、無奈及自責的感受。

images (5)

 我問婆婆:「你想唔想左手可以再次活動?」她說好想。那麼我便隨手在她的儲物櫃上拿了個橙,她見我取了由她女兒買來的橙,便說:「好喔,我請你食!」我笑了一笑,之後便告訴她,由今日開始你就開始做「提橙練習」。她好奇的望向我。我跟她說:「每天都有不同的專業人士來見你,如營養師教你如何進食避免中風、職業及物理治療師幫你檢查,又要你坐櫈…她們正思索用什麼方法可以幫你盡快康復,但最重要是你的康復鬥志及努力,才可以成功。」所以我隨手拿起個橙代球,教她如何慢慢地活動手指、手掌肌肉,再配合呼吸。她的康復鬥志真強,不消20分鐘,她已可以小小活動手指(之前較僵硬)及用左手握住個橙(當然仍不太穩定)。之後訓練升級,再教她如何用左手緊握個橙,慢慢提高橙的高度,她的極限是一提到超過膊頭,她的左手便沒有力,橙便會跌落地,這反映她的左手上肩膊的筯阻塞了,血液循環十分慢,左手上肩膊根本沒力。她表示左手及扃膊沒有痛,因此要改善這個情況,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拉筯練習(上肩膊)。所以在病房中我示範了一些簡單的上肩膊拉筯動作及教她如何配合呼吸去做。之後,在病房一有時間,我便鼓勵她做「提橙練習」。而她真是一個好的學習者,立即做,我便成為她的「執橙大使」。

第二日,她告訴我今天她有信心可以提起個橙超過膊頭及頭部,最後她真的做到。雖然仍有進步的空間。她的第三曰,亦是我的出院日,她含淚向我說出多謝,多謝我主動向她打招呼、教她動作、幫她執橙、鼓勵她,所以她不捨得我離開。我告訴她,多謝她讓我了解她的故事、給我機會教她動作、給我機會幫她執橙,順便活動一下,打破沉悶的醫院生活,所以我都感謝她。但時間到,真的要離開。修行者便是這樣,時刻想去服務靈性導師,見到別人痛苦,如果自己有能力,便想去付出。如果真的幫上忙,所有榮耀都歸於靈性導師,因為所有仁慈、智慧、知識、技巧…都是他賦予我的,我只是他的執行者,榮神益人。如果教得不好或有任何冒犯,請歸咎於我,見諒及包容! 身體已逐漸康復,學習不依附,順其自然地離開醫院!

1622226_915959225184782_5206128668345337376_n

備註:「提橙練習」只是簡單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正式的提手瑜珈訓練需先評估,了解客人是否合適,才會訂出合適的訓練計劃及動作

感謝:與我一直同行的靈性導師、曾去醫院探望及照顧我的家人、曾在這段生病時光幫忙及慰問我的朋友、一起努力的病友,感謝你們! Hare Krsna!

 

心靈瑜珈修習者/瑜珈教練/資深臨床心理輔導員 潘玉儀姑娘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