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問題,就由大人自己解決好了!

Posted by on Nov 22, 2019 in 心理輔導/Counseling, 最新消息/News Update | 0 comments

大人的問題,就由大人自己解決好了!

elderly fight

「我只想番到屋企安靜啲,我覺得自己已經好努力,但好似仲係發生一啲嘢,個人好攰,點解自己好似好冷靜,其實處理得咁冷靜係咪唔正常,究竟自己應該點樣做?我企咗喺中間走唔出嚟……之前對聲音的恐懼、對母親聲音的恐懼、好驚會再番嚟,唔想再重複以前嘅經驗及感受,我究竟應該點做?」客人哭著訴說長期站在父母的分歧及衝突之中,不知該如何處理…。

 父親及母親曾經有癌症及長期病患,雖已康復,但仍需定期覆診。客人透露父母親的嘈交及衝突其實已累積多年,大多數都是母親投訴父親,母親投訴父親: 「經常唔笑、板起塊面、說話態度語氣差、人哋老公會幫自己,但自己老公點解唔幫自己,例如打掃清潔……佢(丈夫)唔兌現婚姻承諾 – 照顧我、感覺唔被佢(丈夫)欣賞…」客人從父親口中的反駁是:「自己性格,唔覺自己語氣有問題、唔係唔幫佢(太太),只是唔能夠立即幫佢(立即滿足太太的要求),要視乎自己的情況緩急先後才去做…其實之後幫咗佢(太太),又畀佢(太太)話唔係咁做,做咗唔啱佢心意,好鬼麻煩…」母親亦會要求唯一的女兒 – 客人定期執拾自己房間、限制客人購物回家及購物數量,縱使客人覺得不合理。

 今次的衝突是母親不滿父親去完醫院覆診後用過的口罩,直接放入垃圾桶的問題,雖然父親表示口罩已包好才放入垃圾桶,但母親仍覺得整個垃圾桶都已經污染了,要求父親立即進行清潔及消毒,但父親不同意及認為母親有病 – 過份清潔及潔癖之類……加上之前累積的不和事件,一次吵起,母親終忍不住狂哭起來及表示要自己搬出去住!

5c8d9d491c9eb

根據多年的經驗,客人形容母親的回應行為是有一定的模式,先投訴父親,如投訴不果 – 丈夫(父親)不理會她,她便會狂哭、向客人哭訴及要求客人幫其向丈夫(父親)提出改善或要求其道歉等等素求。作為女兒,其實客人已是踏入社會工作多年的職青,因為客人與母親關係太親密,亦不自覺地順從母親的意思,而習慣性本能地為他們處理,協調彼此,這便是客人一直提到的: 「我覺得自己已經好努力,但好似仲係發生一啲嘢,個人好攰,點解自己好似好冷靜,其實處理得咁冷靜係咪唔正常…? 」而今次母親更要求客人要帶父親去看精神科,母親希望父親可以改善其板起面、唔笑及態度差的問題,所以面談前客人正思考如何可以邀請父親去看精神科醫生。但客人卻忽略了對父親的了解,包括思想及情感…輔導員以父親的身份反問客人: 「點解連你都相信我有病?點解你要聽佢(母親)一面之詞?點解你要依佢(母親)的說話去做?咁我啦,你可唔可以聽吓我講…」客人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此刻才醒悟自己原來一直忽略了父親的思想及情感…及忽視了聆聽雙方後自己需作出的客觀判斷才可行事。 

images (2)

客人的母親懷疑有「強迫症」的症狀,例如要求自己每日家中清潔至少兩小時以上、要求出入醫院要絕對清潔及消毒及有強烈的控制欲傾向,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見或批評,只會選擇性地收聽自己喜歡聽的頻道及說話,及希望身邊人能夠服從她,就如「皇后」一樣,身邊人應立即跟從她的「旨意」去做,此亦反映出母親的人際關係與家人及親人亦曾有不愉快的相處經驗,因為母親從來沒有外出工作、在溫室下的環境下備受丈夫及客人的保護,所以欠缺同理心及參考別人對自己的意見而作出調較及改善自己表現的機會,因此比較自我中心及不理會別人的感受。她的心理是兩極化,包括自卑及自大,自卑是感覺自己學歷少,只是一名家庭主婦,沒有真正外出工作賺錢及沒有其他生活圈子,而自大是自己能夠稱職地完成家中所有的家務,以及培育出出色的女兒而感到自豪!

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 OCD) 是一種常見和長期的疾病,是由遺傳、壓力和個性等方面綜合引致,患者有不可控制和重複的思想及/或行為,有突然而來不想要的重覆想法、衝動或影像,它們會誘發強烈焦慮不安的情緒。當患者嘗試抗拒這些強迫思想時,不但未能阻止它們出現,反而更加感到焦慮和不安。四個徵狀可能患上強迫症:

  1. □ 反覆出現控制不到的思想或行為(如洗手、出門前反覆檢查電器、煤氣爐關好未、物件擺放的次序或做事步驟…)
  2. □ 自知思想或行為不合理
  3. □ 因思想或行為感到不開心、困擾
  4. □ 思想是自己浮現出來,並非有聲音指示

images

輔導員認同客人多年處理父母親分歧衝突的辛酸,周旋在父母之間的兩難及身不由己,漸漸地自己也不自覺地介入了他們雙方的感情關係及相處問題,協助客人理解自己的情緒負荷及明白自己的限制,作為女兒,其實不能同一時間又充當輔導員,因為有角色的衝突(Role Conflict)。既然已協助父母親多時,自己亦感吃力,而最終發現問題始終沒有根本性地解決,那便放手吧! 輔導員讓客人明白父母的事情,需要由父母自行去處理,而非單靠她,雖然早前的事情表面好像處理了,但是核心問題始終未有解決,客人需要學習適當地抽離及放下,善待自己! 父母個人的心理及關係感情問題,需要由他們各自及一起去處理,病態性問題需要由心入手,利用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 CBT)及催眠治療(Hypnotherapy)等,協助認清侵入性想法及妥善處理它們,又可以傾談及循序漸進鼓勵患者接觸害怕的東西,如灰塵…覺悟生活的彈性、變化及去除內在深層的恐懼,減低重複的操控行為及善待自己及他人才是上策! 輔導員建議父母親的個人或婚姻的問題可在【輔導室面談】,或可參與【兩性相處技巧課程】,或者由【家庭或夫婦瑜珈】入手,目的是要令客人的父母親特別是母親能夠覺悟自己、覺悟他人及環境,當母親能夠發展適當的「覺悟」,她便會「調較」她的思想及行為,慢慢亦會發展出能夠與自己、與身邊人及環境共處的方法及技巧…離開輔導室之後,輔導員向客人表達: 「你已經好叻㗎喇,欣賞一下自己,不要再怪責自己,我特別請你食充滿正能量的【生機薑餅】,大人的問題,就由大人自己解決好了!」

資深臨床心理輔導員 / 親子關係治療師 潘玉儀姑娘

Leave a Comment